丞相在生命的最后七年里,六次出兵祁山,每次都差一点成功却最终失败。这一连串的失败在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。有些人批评丞相明知胜算渺茫却仍然发动战争,指责他穷兵黩武;而另一些人则敬佩他对使命的忠诚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气节。其实,这就是一个“屡战屡败”还是“屡败屡战”的问题,根本没有多少争论的必要。
在这六次北伐中,条件最有利的显然是第一次,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。因为只有第一次,丞相还握有真正的先手优势。之后,他的战术逐渐被敌方研究透彻,行动也被严密监控,弱点被逐一针对消耗,战局难度因此不断升级。
关于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,大多数人基本达成共识——是因为马谡没有守住街亭。这个说法无可厚非,但也不够全面,更谈不上系统。马谡失守街亭不过是整个失败链条中的一个关键节点,不能代表全部原因。想要彻底理清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真相,必须从头到尾细致梳理当时的全局。
外界常说丞相不擅长军事,这其实是毫无根据的谣言。撇开丞相被列入武庙十大名将的事实不谈,单说他敏锐捕捉战机的能力,在三国时期堪称顶尖高手。
展开剩余88%曹丕于公元226年6月底去世,丞相于次年3月递交了充满激情的《出师表》给后主刘禅,随后便在汉中稳坐钓鱼台,开始筹划北伐大业。
经过长达半年的细致筹备,丞相终于在公元227年年底正式发动了第一次北伐。
那么,在这半年筹备期间,他究竟做了哪些重要准备?除了调集兵力和筹备粮草外,最关键的两项工作是:一是征调江州李严的军队协助,二是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心复杂、别有用心的孟达。
李严因长期陷入羡慕嫉妒的情绪中难以自拔,协助未成;而孟达的计划则因为遭遇了司马懿这一死敌的强力反制,最终功亏一篑。
这里详细讲讲丞相如何利用孟达的策略,以体现他处事的细腻与周密。
当孟达递交投诚书时,丞相内心其实颇为抵触。毕竟孟达曾对关羽之死负有责任,且朝秦暮楚、反复无常,是反面教材,还私下与李严勾结,意图结党营私。但出于内部和谐及整体战略考虑,丞相一直谨慎稳住孟达的态度。
临近北伐,丞相有意安插间谍假装投降曹魏,泄露孟达即将叛变的消息,目的就是引诱曹魏派兵围剿孟达,让双方相互牵制,自己则在西线出其不意地展开攻势。
然而,丞相忽略了司马懿的智慧。司马懿当时任荆州都督,接获情报后迅速行动,不仅派信稳定孟达情绪,还自行决定率军日夜兼程,仅用8天就攻破孟达据点新城,斩杀孟达,挫败了这一计策。
尽管初期谋划受挫,丞相的北伐形势仍然大好。自曹操从汉中撤退后,曹魏西北防线由攻转守,且守军集中在关中,误判丞相战略意图。
丞相的真正意图是先平定陇右,再谋关中。他派赵云率小股兵马佯攻陈仓,自己主力则直扑祁山,成功出其不意。
这招奏效,陇右多地望风而降,如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。这里并非当地人胆小懦弱,而是他们对丞相兵锋来势凶猛、无人能挡的威势心生绝望,顺势归附。
当丞相军队抵达祁山时,陇右仅剩陇西郡保持观望。
然而,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极小概率的“黑天鹅”事件。
丞相选择年底发兵,正是为了避开曹魏名将郭淮。郭淮是汉中之战时的硬角色,有极强的组织与应变能力。按理说他此时应回京述职,但巧合的是,他当年没回京,而是在陇右执行年终检查任务。
因此,郭淮当丞相兵出祁山的消息传来,立即率军占据战略要地上邽,主持防务。
有无主心骨的军队是天壤之别。若无郭淮,陇右大部分势力恐怕早已归顺蜀汉;有郭淮坐镇,则局势截然不同,他能有效组织防御,遏制投降意愿。
比如本该顺利拿下的祁山堡,由于郭淮占据上邽,切断了守军退路,祁山守军不得不死守,拖延了丞相进攻的宝贵时间,同时激发陇西等地更加观望。
丞相派马谡守街亭,就是基于此种错综复杂的局面。如果没有郭淮意外现身,陇右早被平定,丞相便能从容带军前往略阳、街亭等地,等待魏军来送人头。
郭淮的出现,是丞相“人算不如天算”的第二个例证,而第三个则是马谡的能力不足。
丞相争分夺秒抢占街亭的做法正确,给马谡明确的防守任务也无可非议,甚至因为疼爱马谡而允许他争取军功也可以理解。然而,丞相始料未及的是,平时受宠的马谡在关键时刻竟叛逆耍性子,不听指挥,玩弄花招。
智者千虑必有一失,丞相机关算尽,却终究算不透人心的变幻无常。他再聪明,怎能预料到亲信马谡会在关键时刻违背安排?这就像父母很难预见孩子会背叛自己一样——即便有预感,也难以完全相信。
第一次北伐随着马谡失守街亭彻底失败。但马谡失街亭只是整个因果链条的一个体现,不代表北伐失败完全归咎于他。若无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,根本无需派马谡守街亭。
理清第一次北伐失败的逻辑后,大家还有什么感觉?还认为丞相能力有限?还说他识人不明?还说他固执偏激?
Q1:如果丞相第一次北伐完全顺利,是否一定能光复中原?
答:不一定,可能性也不大。国家存亡之战如同生死较量,逼到极限谁都会拼命。蜀汉虽有强将丞相,但曹魏综合实力更强,双方博弈靠硬实力,非单凭勇气能决定。第一次北伐成功的真正意义,是让蜀汉离最终目标更近一步。打个比方,考上高中不代表一定能进名牌大学,但连高中都考不上,好大学的梦也没了。
Q2:丞相的北伐算不算穷兵黩武?为什么世人崇拜他?
答:丞相知道胜算不大,但这正显现他高贵之处。弱势群体往往不能等到百分百把握才行动,必须坚守初心拼搏。就像小学成绩差也得努力,弱者靠坚持实现梦想,强者靠合理选择。丞相不是穷兵黩武,而是在示范弱者如何坚守理想。世人质疑他北伐是功利主义偏见,推崇则是认可其精神价值。
Q3:丞相屡败是不是说明他军事不行?
答:不是。陈寿《三国志》对丞相评价采用欲扬先抑的文学手法。丞相其他方面满分,军事只稍逊一筹,不能因此否定他。陈寿虽提及北伐无功,但仍自责深重,说明其内心有愧。丞相不善将略是不成立的,他进武庙为十大名将之一,战果虽不完美,因牌面有限。他不是神仙,不能做到完美无缺。
Q4:有人质疑丞相专权,这是否属实?如果不专权,蜀
发布于:天津市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